查看原文
其他

友伴不一定能帮我们解决问题,但证悟的智慧一定会让问题不再是问题!

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1-07-30

点击↖关注平台

回复“血脉论

获得已连载合集



我们很多人希望依靠一个人来度过一生,也许可以成功,但是多数都不成功,所以我们靠自己度过这一生,这个方法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。


比如我们生病的时候,孤独焦虑的时候,如果身边有一个人来疏导我们,虽然也有用,但是远远不如自己去打坐、修行,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。


我们身边没有比父母更亲、更好的人了,当儿女遇到问题的时候,他们特别想帮忙,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样解决问题。所以我们想依靠一个人来解决自己生活上的所有问题,想找一个这样的后盾,也许可以,也许根本不现实。尤其是这些内在的问题,没有办法分享,也没办法让别人承担。


所以最好的方法,是我们用菩提心、出离心、无常来陪伴自己;如果有证悟,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了。这样的话,我们孤单的时候,就不要去想别的,就想菩提心、出离心,一下子就感觉到没有什么过不了的关,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所有想不通的事情都想通了。


有证悟的智慧更不得了。没有证悟的话,出离心、菩提心,或者轮回痛苦、人身无常,最基本的四加行的内容,也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我们想找个人,然后依靠他,当然可以,这是世俗大多数人的想法,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了,但这个不一定能够实现;即便找到了这样的人,能依靠多长时间也不一定,这都是无常的。


如果自己有这些内在的东西,随时都能用得上,所以修行非常有意义的。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无所谓,只要能够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,如果没有解决这些,我们凭借一点点修证,还不能达到完全忽略物质的程度。只要基本生存条件具备的话,在什么样的环境下,都可以过得很幸福开心,不单单是幸福,而且很有意义。


有意义和没有意义,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,所以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定义,但是主要目的是利益众生,利已利他都能做得到,就特别有意义。所以平时没遇到问题的时候,就要训练,这是最重要的。



“动而无所动”,特别焦虑的时候,如果懂得看自己心的本性,焦虑什么呢?根本找不到。特别愤怒的时候,如果能够看到它的本性,本性上没有愤怒,愤怒什么呢?一下就消失了。诸如此类的烦恼,都是这样,所以“动而无所动”。


终日去来未曾去”,我们整天忙碌的往来,本质上从来没有去过,都是错觉。就像梦里的来往一样,实际上没有来往。“终日见而未曾见”,我们每一天觉得看到了很多东西,但是本质上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东西。


终日笑而未曾笑”,如果能够笑,是很容易、非常幸福的事情,但是终日笑很难。“终日闻而未曾闻,终日知而未曾知,终日喜而未曾喜”,喜欢、痛苦,这些都像梦里的感受和情绪一样,如果你懂得看它的本性的话,都是不存在的——从来没有笑过,从来也没有愤怒过,从来也没有痛苦过。“终日行而未曾行,终日住而未曾住”。


这就是佛经讲的,我们一天到晚,终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,然后我们的心里产生很多的情绪,如果不懂得看它的本性的话,不能说没有笑过、没有说过,怎么可能呢?有笑有哭。但是如果懂得看它的本性,愤怒、欲望,实际上就是它的现象,在本性上从来没有发生过,因为本性永远都是清净的。


故经云”,佛经当中讲,“言语道断”,心的本来面目,如果想用语言来表达的话,没有办法表达,说不出来。


心行处灭”,语言表达不了,那我们的心能不能思考呢?日常生活中的这个意识、心,它有严重的无明,没有证悟的智慧,所以它思考不出来什么东西。它看不出来,它不知道,它没办法思考。


平时在佛经里面看到的“不可思,不可言”这几句话,“言语道断”就是不可言,“心行处灭”就是不可思。那怎么办呢,就是要用智慧去看自己的本性,才能够感觉得到。“见闻觉知,本自圆寂”,见闻觉知这一切,在世俗当中存在,本质上从来没有产生过、从来不存在,所以叫作圆寂。


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,

回复“慧灯之光”领取,全套《慧灯之光》电子书

回复“有声书”获得,全套《慧灯之光》有声书



平台导读


学佛修行的意义,就是当自己烦恼的时候,能通过一种方法解决烦恼。

物质的微观世界,谁知道?显微镜知道;意识的微观世界,谁知道?用禅定的力量、证悟的智慧就会知道

对于凡夫水可以喝,空性无法喝;但二者本无分别!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